近日大连市公交集团销毁5吨公交假币。据悉这次行动将十年积攒的游戏币、作废外币、假币等67万余枚近5吨的重的公交假币进行集中销毁。这堆假币中有游戏币、作废外币、假币,甚至还有冥币。据悉工作人员将公交假币进行挤压封装后进入炼钢厂融化销毁。(光明网 8月17日)
众人皆知,公交车“硬币家族”可谓奇葩颇多:游戏币、假币那是“常客”,甚至连铁环、铁片、钥匙等都争着冒充一块钱硬币。公交车投假币也许在人们眼中是“小事”,认为紧盯普通民众小节上的失信是“抓小放大”。但是,一个生活的小切口可能反映的是社会的大风气,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当前社会诚信度整体不够高的一个缩影。诚信,难道连一块钱都不值?笔者认为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,令人深思。
新华社曾在2014年做过一个“诚信行动”的调查报道,记者走访上海、广州、天津等十个大城市的公交公司,发现假币、残币、游戏币、玩具币,甚至冥币,都成为公交投币箱内的“常客”。然而,“诚信缺失”又何止于此。从“小悦悦事件”到“不敢扶的老太太”,从日益恶化的医患关系到郭美美事件引发的“红会危机”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个疑问:从何时起,我们的社会“诚信危机”已严重到了如此地步?
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“时”、“事”都在发生巨大变化,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,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。诚信缺失,“拜金”滋长,“利益”取代了美德,诚信让位于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。诚信的缺失,不文明现象的发生,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,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知,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,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。
笔者认为,媒体呼吁、假币识别系统、推广公交卡等,均非治本之策,更有效的办法是引入诚信黑名单制度,让为一块钱失信者承受远高于此的信用代价,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公交车假币现象,塑造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。我们应该盯紧政府、企业等在大事上是否诚信,但也不能忽视个人在生活小节上的失信,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,如果放任自流,势必腐蚀整个社会诚信度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失信“蚁穴”,筑牢诚信“大堤”。
诚信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一旦失信、背信或是欺诈,个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,企业就会失掉生存之根,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。在全社会形成不能失信、不愿失信、不敢失信的制度环境,营造守信光荣、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,我们就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根基,迎来一个相互信任、和谐共容的美好社会。
(来源:华声在线)